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從良渚文化遺址成功申遺所想 王忠珍
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
青蓮崗文化遺址發現地
2019年7月6日,位于中國杭州的良渚古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范例,更是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見證。而就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向北直線距離375公里處,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也于2013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同的是:它們同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不同的是:杭州成功將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而青蓮崗文化一直沒有進行申遺。
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
良渚文化年代距今約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文化,分布于長江下游一帶。青蓮崗文化分布在長江下游以北淮河下游一帶,郭沫若在其主編的《中國史稿》中稱其“距今約5360年”,后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校正,年代則距今約5400- 4400年。而后發現的黃崗遺址中,一個傾倒垃圾的灰坑里發現了一張席子,據美國貝塔實驗室碳14測定,它的制作年代距今約為6600年,這將青蓮崗文化遺址乃至中華文明的歷史整整向前推了1000余年。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對比良渚古城遺址及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無論是陶器、石器還是骨器,均具有較高的相似度。而在淮安發現的城頭村遺址,經考古研究表明,為一處良渚文化區域性大型中心聚落遺址,面積達80萬平方米。城頭村距青蓮村直線距離僅25公里,可見這兩種文化之間,必定存在一定聯系或關聯。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良渚古城遺址最早發現于民國時期,位于杭州城北9公里處余杭區瓶密鎮。因首次發現墨陶罐于余杭區良渚街道,遂依照考古學慣例,于1959年命名為良渚文化。后于2007年發現良渚古城核心區域。良渚文化遺址從1936年施昕更第1個掘土起,到2017年大規模發掘,前后歷經85年時間。先后發掘出大量碳化稻谷、石犁、石鐮、陶器,石鏟,石刀,破土器以及狩獵的石鏃,捕魚的網墜等等。還有原始陶器、單把杯、橢圓形豆、罐、刻紋黑陶、墓葬、竹編等陶制品。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漆器。遺址發掘一處人工營建的長方形土臺(當地稱古尚頂) ,呈長方形覆斗狀, 東西長約630米,南北寬約450米,相對高約9-15米,面積近30萬平方米,其上分布有3座宮殿臺,被稱為莫角山宮殿。以此宮殿為中心,四周有環繞的城墻,有完善的護城水利設施。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與良渚古城遺址同樣,發現于民國時期,位于淮安城北30公里處淮安區青蓮村。1951年冬天,宋集鄉農民在青蓮崗黑土塘一帶挑河工時, 挖出了許多遠古時代的陶器,后進行多次調查和1次發掘,整理出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遺址和許多漢代墓葬。1958年2月,南京博物院組織了1個13人的工作隊,對青蓮崗遺址再一次進行調查、清理,進一步證實了青蓮崗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先后發掘石器、陶器,還有扁平帶孔石斧、石鑿、石錛,翻土用的石犁,收割用的石鐮,加工谷物用的石盤等物,并發現碳化稻粒和集中放置的豬下頜骨,牛牙床、鹿角和骨刺魚鏢以及捕魚網的陶網墜,這與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發掘極為相似,但并沒有發現玉器。遺址中,還發現蘆席上編有“人”形圖案,這與今天農村仍在使用的蘆席圖案十分接近。遺址房屋主要為長方形或圓形的地面建筑,也發現氏族公共墓地,有單人葬,有男女合葬,并流行用陶器,生產工具和裝飾器隨葬習俗。到1982年在遺址考察中,又發現耕作層以下處有大量黃沙,黃沙中伴有貝殼,木塊等物。表明7000年前這里是緊靠大海的沙堤。為提供江蘇海岸演變規律以及圍海沙堤水利有了新的依據。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中國考古界這2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是如何定位的呢?
良渚文化遺址于1936年發現,迄今已經歷85年歷史和4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作為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體系,得到了考古界、文史界的認可。1986年以來,陸續發掘出反山、瑤山、莫角山和匯觀山遺址,并提出良渚遺址群的概念。2006—2007年,良渚古城遺址的確認,使得良渚文化考古進入都邑考古和全方位考古的新階段,意義非凡。北大教授嚴文明等人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可為“中華第一城”。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今良渚國家考古公園整體成型,良渚古城遺址也進入全面展示和利用的新時代。根據最新考古成果,劃定了14.3平方公里包括城址、水利系統和瑤山在內的申遺范圍,基于城址、外圍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玉器這4個基本價值要素,歸納出良渚古城遺址符合標準Ⅲ(能為延續至今或業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和標準Ⅳ (是一種建筑、建筑或技術整體、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現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 階段)這2條世界文化遺產價值標準,并得到國際古跡理事會的認可。
青蓮崗文化遺址
青蓮崗文化方面,1958年《考古學報》第1明正式將宋集青道崗文化遺址定名為 “青蓮崗文化”,這比良渚文化定名早了1年,并被載入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第一冊,其中這樣表述:“江淮流域的青蓮崗文化早于屈家嶺文化,但社會發展階段大致相當。同青蓮崗文化有關的,分布在蘇北到山東寧陽、曲阜、滕縣、安丘等地的大汶口文化和分布在浙江、蘇南的良諸文化,均屬于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中國史稿》和《考古學報》中相繼表述青蓮崗文化遺址吸收了其他地區不同文化的優點,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他們過著定居生活。 這一帶雨量充足,氣候濕潤,生活在這里的青蓮崗文化氏族部落開辟了草木叢生的沼澤地帶,成為水田,普遍栽種水稻.....水稻的栽種,從此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主要生活資料,也為后來發展這種作物奠定了基礎。獸骨及魚鏢,陶網墜的發現,說明了漁獵和采集經濟并沒有因為農業、牧業的發展而被排擠掉.....
青蓮崗發掘物中炭化后的秈稻粒
青蓮崗文化遺址同樣發現早期人類居住遺址、死后安葬墓地及陪葬品,還有海堤水利....這與良渚古城遺址發現物幾乎等同。青蓮崗文化分布范圍也較廣,除江蘇省內,還在安徽泊東、浙江杭州老和山、河南信陽、湖北黃岡,山東中部及南部上海市郊發現類似文化層。僅在我們江蘇境內,就有80余處相關文化遺址。
青蓮崗文化遺址考古現場
良諸文化與青蓮崗文化相比,最大的缺失是青蓮崗文化沒有像良渚文化那樣,進行了85年的延續性考古發掘。倘若考古界能對青蓮崗文化進行持續性考古,或許已經揭示的僅2000平方米地方,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像良渚人那樣持續挖掘下去,可能會有更多的發現。到那時,青蓮崗文化這塊屬于人類共有的寶貴遺產,將會隨著歲月更替變遷,折射出更加璀璨的文明光芒。
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杭州人的思維是超前的。2002年3月25日,杭州萬人簽名支持良渚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方面動員社會力量讓企業參與良渚文化項目建設。二是進行市場化運作,先后籌措了2.5億元資金,用于遺產項目保護。1994年已對外開放的10000平方米的良渚文化博物館內,由江澤民同志題寫館名,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文明曙光”四個主題大字。后又建設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包括6個村,形成面積102平方公里的良渚文化遺址管理委員會托管處。今已建成集經濟、文化旅游、居住為一體的現代衛星集鎮。帶動了周邊物流、商貿、房產、旅游三大產業。
杭州的這些經驗,都是值得淮安來學習借鑒。將文化產業市場化后,不但有利于城市的對外宣傳,更會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起到積極作用。
良渚文化和青蓮崗文化的考古,學術,文化價值相當,都是我國乃至世界考古學史上值得濃墨重彩記錄和記憶的一筆。相比杭州,作為對青蓮崗文化遺址考古開發相對滯后的淮安,應當創造條件來爭取省級甚至國家層面的支持。持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將對豐富遺存方面取得成績。而作為地方政府,更不應將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工作重點,僅僅放在城內。遠在城外的其他文化遺址,也應得到相應的關注與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吸引力。我們試想,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淮安終究會打造出一座如同杭州良渚鎮一樣的青蓮崗文化遺 址保護景區、博物館。到那時,相信全世界愿意關注良渚的目光也會關注到青蓮崗。那時的淮安,定會像一朵青蓮,面向世人呈現出自己嬌艷傲人的身姿。
【作者簡介】王忠珍,淮安區車橋鎮人。1944年出生,大學文化,高級畜牧師。曾在原涇口公社工作,后調入淮安縣(區)多種經營管理局工作,系公務員,喜歡文史研究,書畫,淮安區首屆文史研究會會員。退休后撰寫和發表了多篇文史類和鄉村生活親歷親見親聞“三親”文章,被有關報刋和新媒體刊發。
以上文章來源:映像淮安 ,作者 映像淮安 映像淮安公眾號編輯:胡兆成 本文圖片由編者選自網絡有關青蓮崗文化介紹,旨在分享淮安文化,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刪除。
|